2015年国培班学员齐家松

单位/地点: 时间:2022-05-18 浏览量:201

人教版八年级下册

13课 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(教学设计)

荆州市江陵县秦市中学 齐家松


  ——————整体设计 ———————

教学目标   

  1. 课标要求

了解香港、澳门回归的史实,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。

  1. 三维目标



知识与能力



过程与方法


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


一国两制的构想”






知道“一国两制”的提出和含义。



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。

 


通过 分析“一国两制”的伟大构想,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。回顾香港、澳门问题的由来,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历史的能力。


1、认识邓小平“一国两制”的伟大构想是天才的设想,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造发展。

 2、 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才能实现香港、澳门的回归,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。





香港和澳门的





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和意义。探讨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。


培养学生 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。


通过播放音乐《公元1997》或者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和中英、中葡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,让学生感受到港澳回归的喜悦之情,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、自信心。



教材分析

本课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。介绍了“一国两制”的构想提出的背景

及其含义、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历程及其意义等问题。

学情分析

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,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有热情、有朝气,

因此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,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。同时

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、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。

教学重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

处理方法:学生观看港澳回归的视频,畅谈自己的感想。

多媒体展示港澳回归后繁荣发展的图片后,以此体会港澳的美好前景。


教学难点 “一国两制”构想的基本含义

处理方法1、教师提出问题,如“一国两制”的字面意思是什么?具体含义又是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“一国两制”公开提出是什么时间?什么场合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、教师出示课件(邓小平对“一国两制的阐释”有关视频)

教法与学法  

教法多媒体展示法、图片分析法、问题研讨法

学法1、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、图片、下载有关视频。

       2、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、讨论问题、得出结论,培养学生分析、归纳、解决问题的

能力。

板书设计        


——————过程设计 ———————

情境导入      

使用多媒体展示各地的“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归零瞬间”的图片,,引导学生观察和判断,渲染、烘托全国人民期盼香港回归的迫切心情。

师:看了这些图片,我和同学们一样热血沸腾。越来越近的足音,越来越近的身影,香港向祖国大步走来!公元1 9 9 7 7 1 日,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,一个令所有中华儿女热血沸腾的时刻,“香港回来了!”这是曾经的期盼,是我们多少年共同的愿望。1997年、1999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。今天,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,感受那份喜悦,共同回顾香港澳门的回归。

设计意图


(多媒体展示课题)12课 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

讲授新课      

一、“一国两制”的构想

多媒体展示一组材料

材料一:1981930日,经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决定,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的名义,发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九条方针政策。其中就包括国家实现统一后,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,享有高度的自治权,并可保留军队﹔统一后,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,可担任全国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,参与国家管理等。这九条方针是“一国两制”构想日趋成型的重要标志。

材料二:1982110日,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指出:“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委员长的名义提出来的,实际上就是‘一个国家,两种制度’。”这是邓小平,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首次提出“一个国家,两种制度”的概念。

材料三:1982924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提出

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香港问题。19842

22日邓小平会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

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明确提出了“一个中国,两种

制度”的概念。四个月后,他把“一个中国”的提

法改为“一个国家”。又过了四个月,邓小平把

 “一个国家,两种制度”简称为“一国两制”。

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

问题1 “一国两制 ”的伟大构想是谁最先提出来的?

问题2 一伟大的构想主要是针对哪一地区提出来的?最早成功运用在哪一地区?

问题3“一国两制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?

(学生一一作答,教师适当点评)

教师小结:“一国两制”的蕴意:它包含两个方面,一方面,社会主义国家里,允许一些特殊地区搞资本主义,不是搞一段时间,而是搞几十年甚至几百年;另一方面,也要确定整个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。“一国两制”是邓小平的伟大设计和绝妙的构想,是我们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和旗帜。

设计思路

问题延伸:

问题1香港和澳门曾经是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,对殖民地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式,你知道有哪些方式呢?

(预期效果:一种是武力的方式;一种是和平的方式)

问题2我国采取的是哪种方式?为什么要用和平的方式呢?

(预期效果:和平方式;三十六计,和为上计;照顾到香港、澳门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,又有利于保持港澳地区的稳定,促进经济的繁荣;更符合港澳地区人民的心愿。

问题3为什么不用武力的方式呢?

(预期效果:这既会影响到中英、中葡关系的的正常发展,更会伤害到港澳地区的人民和

财产安全。)

教师小结:

邓小平“一国两制”的伟大构想,正是和平方式的最好体现。对香港而言,问题的解决要使中国、香港、英国三方都能接受,同样,澳门问题的解决也要使中国、澳门、葡萄牙三方都能接受,而三方都能接受的只能是“一国两制”,它既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,又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,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开辟了切实可行的道路,除此之外,没有别的办法。 今天,一代伟人离我们远去了,但是他的丰功伟绩


却永远造福于中华大地,造福于炎黄子孙。我们在感叹他的智慧和胆略同时,更是我们对他

的怀念和敬仰之时。

设计思路

教师过渡:“一国两制”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指明了前景,那么香港和澳门问题是如何产

生的呢?

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片,提出问题:结合图片,回顾中国近代历史,写出英国占领香港的史实。

生:1841年,英军占领香港岛,1842年,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割占香港岛;第二次鸦片战争,中国再次战败,被迫签订《北京条约》,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;

1898年,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《中英香港界址专条》,强行租借“新界”地区99年,

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。

师:现在我要明确告诉大家的是:我国政府从未承认这三个不平等的条约,并表示要在适当的时候收回香港,澳门也不例外。今天是时候了。

设计思路




  1.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

师:如今,祖国统一的大潮势不可挡。今天,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那一

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吧。

(多媒体展示课件《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》、《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》)

师: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,你有什么感想?

生:踊跃发表感慨。

师:此时此刻,回顾历史,你们心里只有高兴?

(经过教师的点拨,学生的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。)

生:香港和澳门的回归,使我们看到了统一台湾的希望,信心倍增;

我们要向老一辈学习,为祖国做出我们的贡献,完成他们未尽的事业。

邓小平“一国两制”的伟大构想,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原则性。是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指


导方针。

问题延伸: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,回答分析的也很深刻,现在请你们推选一名同学演

唱《七子之歌》

问题1:这首歌的“七子”是哪“七子”?

(澳门、香港、台湾、威海卫、广州弯、九龙和旅大)

问题2我们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,那么什么是“主权”?,

(一个国家在其领域内拥有的最高权力,即内外政策不受任何干扰)

设计思路

小制作比赛:

师:同学们,我在课外布置了小制作,制作香港和澳门的区旗,现在就请大家展示一下,

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,把自己组的设计贴在黑板上并对区旗的寓意进行一分钟

的解说。

看哪一组表现得最出色。

生:同学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解说。

(最后由评委老师对学生作品评分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)

多媒体展示香港澳门回归后繁荣发展的图片,让学生感受港澳回归后的美好前景。

设计思路



知识延伸:

师: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我们又明白了哪些道理?

(组织学生分组讨论,教师深入到讨论中,指导学生从历史史实和现实角度得出结论)

生: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;

落后就要挨打,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,只有发愤图强,才能增强我们的国力;

港澳的回归,表明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;

教师总结:

同学们说得好,落后就要挨打,发展才是硬道理。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说明了改革开放

以来,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,国际地位不断提高,我们在祝福祖国不但强大的同

时,也祝愿香港和澳门的明天更加美好

巩固练习:

长江全能学案》第12课课时作业

学反思:

优点   1、以多组倒计时牌导入,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,激发学生的兴趣。

     2、设问及时,环环相扣,有梯度,注意到了不同层次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

     3、很好的挖掘了教材的内容,对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延伸。

缺点  不足之处,未对澳门问题的形成进行梳理,影响了课堂整体结构的完整。

电话 13986697138    

邮箱qijiasong8888@126.com